美国文化 | 拉塞尔·柯克:美国的不列颠文化

  • 本文译自拉塞尔·柯克《美国的不列颠文化》第9-12页
  • 徐衍 译,译文约2500字

如今,大多数的美国公民并非是英语国家祖先(English-speaking ancestors)的直系后代,他们在人数上逊于德语国家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包括德国人、奥地利人以及中欧国家操德语的人。此外,美国人口中祖上说意大利语、波兰语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语言的人数量也非常庞大。西班牙语曾是一门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而且今天也是如此;父辈和祖辈操西语的人属于美国少数族裔群体中人数上升最快的一组,也就是拉丁裔美国人。大多数因为20世纪的社会动荡而流亡到美国的亚裔和非裔移民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这一门和他们祖上所说的语言几乎毫无相似之处的语种。

然而,无论美国人的种族出身是什么、族裔之根在哪里抑或民族起源在何方,他们存在于世(they have their being)的这个文化,其主要特征在源头上都是不列颠的(British)若不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就休想奢谈积极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能性了。正如托马斯·索维尔(他的祖先有很多是来自非洲的)最近(注:此书出版于1993年)评述的那样:“文化特性不仅仅是作为人们感情依托的‘身份’标识而存在的。它们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应对必要性,是为了推进并达成人类生活的目的。”

1991年6月,纽约州的社会研究课程大纲评审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文件主张在公立学校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抛弃了“原先(倡导)归化入盎格鲁-美利坚模式的理念。”这个由纽约州校董会领导的课程大纲评审委员会批准了一部“融合课标”。这个新课标的起草人是一个名叫Leonard Jeffries的激进派黑人教授,他声称改革前的大纲是“白人民族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的产物。

小阿瑟·施莱辛格曾是课标评审委员会的一员,他强烈反对委员会通过的这份“多元文化主义”的报告。他关于这份报告的异见很有分量:

在我看来,这份报告背后的理念是说族裔性是多数美国人的决定性特征,而且族裔的纽带是永久性绑定的、无法磨灭的;进而把人划分为各个族裔群体成了美国社会的基本架构。所以说公立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应该是保护和加强族裔出身和身份认同,甚至是要为此歌功颂德、立此存照。这份报告的潜台词无非就是想将所有美国人依照族裔和种族的标准进行细分。

无独有偶,师法纽约州取缔千秋外代奠立下来的美国共同文化的举措也屡见不鲜。这种行为根植于一股沉淀了几百年的思想和经验,它们在大西洋两岸都不乏同谋。在美国其它一些州,因循这番思潮而起的做法远比纽约州激进地多。假如多元文化的狂热者成功了,那么出身不同的美国人就几乎无法聚合在一起,遑论共事了。

那些打着文化招牌攻歼“盎格鲁-美利坚模式”的人似乎预设了某种观念。他们往往认为扫荡掉美国的主流文化只不过是一个事关公共政策的问题,仅仅是在课堂上换一种教学方式罢了,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托马斯·索维尔驳斥了这个说法:

文化的存在,是服务于人类生活之至关重要的实践要求的,哪怕其中不免有致命的错误。它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和组织起一个社会,从而(人类)物种可以繁衍长存。不仅如此,它还旨在将古往今来前人来之不易的知识和经验传承给一代代的晚辈和新手;如此一来,逐代便无需再通过屡次试错把所有东西推翻又重来一遍了;若不如此,人类将付出巨大的代价,重蹈覆辙的过程必定是险路一条。

施莱辛格教授指出,美国的语言、政治理想和政治体制皆源自不列颠:“否则,这便是捏造事实。不这么教学生,那就是误导他们。”不过他也补充说,“不列颠的遗产也并非照搬移植过来的。非盎格鲁的诸文化和传统也被吸纳了进来,美国式生活的独特经历也融入了进去;凡此种种改造并重塑了不列颠的遗产,使它变得更加丰富了。”施莱辛格所言极是。但不列颠文化在特定方面绝对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而其他文化则身处外围。

施莱辛格在异议结尾处的总结部分要求他的同事们“好好想一想:假如我们继续沿着文化分裂和族裔分散的道路走下去,假如我们依照族裔和种族标准将我国公民予以分类的做法制度化,假如我们抛弃给予美国身份的历史承诺,我们的国家将如何是好?还有什么可以维系我们的国人?阿门。

在本书接下来的几个章节里,我将论述不列颠文化在哪些方面可谓居于美国社会的核心这一问题。[因为]假如这份文化遗产长时间不被珍视并且得不到众人认可的话,那么美利坚民族将会沉沦——我国的私人生活将注定放浪形骸、横行奡桀;公共生活亦势必恶贯满盈、无法无天。

千百年来,不列颠的精神和不列颠的经验主要以四种方式——你也可以说是四种风俗(folkways)——塑造了美国文化。

这其中的第一种便是英语语言和用这门语言写就的英语文学这一伟大的财富英语语言高踞整个世界之上,相较于其过去的历程,对美国人来说可谓一个更大的优势。

第二种就是法治,因为美国的普通法和实证法主要都源自英国法。这一法律体系充分地保护了个人权利;在这个方面,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法律体制都无出其右。

其三,代议制政府。美国的代议制师法英国早在中世纪便发展起来的政府体制;这其中,位于威斯敏斯特的“议会之母”尤甚。

最后一种方式,即是情操(mores),抑或称之为集结道德习惯、信念以及习俗和惯常(conventions and customs)于一身的智性品格。以上这些构成了一笔伦理遗产。按照托克维尔的说法,美国人的情操一直都是美利坚合众国成功的原因。

诚然,在其他诸方面,美利坚合众国也获益于不列颠的祖传秘方:比如,美国的经济就脱胎于不列颠的经验和先例;美国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和家庭生活形态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国式的。不过囿于时间关系,我们此处只能介绍这四百年来对美国的影响尚未消褪太多的不列颠式信念和社会机制。有些想法颇为奇特的人对此并不买账,他们居然要求美国城市里的学校不要教英语,而用斯瓦希里语取而代之。但多数美国人,不论今昔,都对我本书所描绘的盎格鲁-美利坚文化持默许的态度。

每一种文化都要历久方能弥新。本书阐释的是美国文化对不列颠遗产的继承,意在为这一文化的勃兴做出贡献。没有一种文化可以仅仅在安之若素的态度中苟且偷生,遑论欣欣向荣;它永远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力陈捍卫。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要永远有人去激活它的想象力,促其成长。因为正如T.S.艾略特在四十多年前所说的那样:“文化甚至可以被简单地说成是那种让人生值得一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