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享 | 伊安篇 Ion

《伊安篇》(Ion,又译作《埃奥恩》,约写于公元前390年)是柏拉图较早的一篇对话录。它通过苏格拉底与诵诗人伊安的对话, 探讨了诗人文艺才能产生的原因, 即诗人是凭借专门的技艺还是凭借灵感来创作的。柏拉图通过与伊安的辩论得出诗人是凭借灵感来创作的结论, 并描述了灵感产生时的状态, 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安是一位专以吟诵荷马史诗为业的诵诗人,这天参加诵诗竞赛归来,正为自己获得头奖而洋洋自得。不料,遇见苏格拉底假装向他求教,提出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结果却使伊安自相矛盾,难以招架。

按照苏格拉底的逻辑,如果伊安果真是凭技艺解说荷马史诗的话,那么,他也就能凭借技艺去解说其他诗人的作品。因为既然它们都是诗歌,就会具有诗歌的共通性。可是,事实上伊安只擅长吟诵荷马,谈及别的诗人来就要打瞌睡。由此看来,他之擅长解说荷马,并非是一种技艺,而是凭借着灵感。

柏拉图由此指出:

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词句,像你自己解说荷马那样,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通过“赫剌克勒斯石”之链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作用,诗人进入灵感状态的表现,以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问题,对后世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网盘链接

  • 关注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回复关键词“合集”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