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的精髓是包容

汤伟,旅美学者,现居美国纽约。

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都在进行反思,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再在法国发生?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经指出,“无法更有效地整合穆斯林移民,无疑为欧洲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欧洲社会不愿公开直面穆斯林移民的身份认同,而是将每个穆斯林当做独立个体看待,“文化多样性沦为了自由多元主义的装饰品”,仅仅表现为少数族裔餐厅和五彩缤纷的装束,而没有像美国帮助少数族裔融入整个社会。

美国的国际化教育与多元文化融合

相比欧洲,美国一般为所有公民培养的基于自由民主意识形态的独特国家身份,解决了不同宗教认同的问题。

纽约市5万多的希腊裔大多居住在皇后区的奥斯托瑞亚(Astoria),当地被称为小希腊区(Little Greece)。这里恐怕是除了希腊本土外,希腊人最集中的地方了。镇上有希腊餐馆、希腊银行、希腊教堂、图书馆有希腊图书,他们住的是清一色的红顶房加一个小院子,置身这里犹如置身欧洲——国中之国,而我们就住在这个小镇上。

镇上有两座大的东正教教堂,教堂具有拜占庭式风格。教堂采用希腊十字架及穹隆圆顶的造型,内部装饰华丽细致。象征天空的圆形天花板上布满精美的画像,圣母、圣子、圣徒、日月星辰、亚当夏娃等等都在其中。不时看到划十字走过的人们。复活节星期五的Good Friday,通常被称为的耶稣受难日,镇上希腊人为耶稣遇难而举行了隆重盛大的葬礼游行。身着黑白正规礼服的希腊人扶老携幼,从教堂鱼贯而出,阵容壮观。前面是警车开道,紧接着是以黑色十字架与教会旗帜与美国国旗为先导的仪仗队,数十名身着红色长袍的成人唱诗班和十个可爱的白衣小天使紧随其后。而就在东正教教堂旁边紧紧挨着一个穆斯林清真寺。每逢穆斯林斋月,在清真寺门口的大马路上积聚了数百集体祷告的穆斯林教徒,警车拦住东西南北通行的车,为他们提供保护。而每年的六月底,附近的主要街道上,都会举行每年一度的意大利圣·安东尼奥·阿巴特节庆活动(San Antonio Abate Festival)。这是一幅纽约人不分种族、宗教、肤色、和谐生活在一起的图景。

如同穆斯林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一样,基督教在美国也分成很多不同派别:新教、天主教、摩门教、联合教、路德教、福音教。有的极其保守,有的极其自由。之所以他们都能各守自己的信仰,彼此相安无事,与美国政府长期对多元文化的支持鼓励政策分不开。

纽约公立学校的学生讲176种语言,纽约市政府教育局通过双语项目,让16万需要加强英语的学生能得到帮助。双语项目集合了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学生。数学、社会学、科学和其他常规课程都用双语授课。位于布鲁克林的大卫·布蒂中学提供俄语、中文普通话、西班牙语和希伯来语的双语教学。纽约公立学校系统也提供另外八种语言的教学(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法语、海底克里奥尔语、意第绪语、韩语、希伯来语和波兰语),他们计划在未来增加更多语种。

在全美的很多中学大学,都有国际化课程和项目。除了学习不同文化之外,还会组织学生到所学习的国家实地考察体验。仅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就有800门课程涉及到了国际化内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议题,学校注意培养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相互尊重、理解、沟通,互相欣赏、鼓励学生研究世界不同文化的社会历史现状、不同时期的社会关系、文化和信仰、以及政治和经济情况。这些学习和讨论,为他们对不同文化文明的认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说,只要入校,美国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国际化的教育。

美国政府支持鼓励多元文化政策在关键时刻也毫不动摇。2010年,纽约一个建筑发展商提出在世贸遗址附近拆除一座1850年代建造的建筑物,然后修建一座13层楼高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清真寺,得到了纽约市官员的批准。在911恐怖攻击遗址附近建造一座清真寺,此举引发了广泛争议。

反对者称这项兴建清真寺的计划是“麻木不仁、缺乏爱心、不管他人感受,毫不顾忌911遇难者的家庭和所有人的感情。毫无同情心,是对911袭击的遇难者的不尊重”。一些知名共和党议员和保守人士就对此计划提出抨击。一些911事件的遇难者家属也反对这一计划。民意调查显示将近70%的美国人反对这个在离世贸中心旧址只有两个街区的地方兴建穆斯林清真寺。那些支持在遭受恐怖袭击的世贸遗址附近兴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人表示,此举将可以协帮助缩小西方世界和穆斯林世界的鸿沟。那些支持者认为:“如果无法修建这个中心,这对那些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来说才是个胜利。他们认为,美国的穆斯林并没有享有其他美国人享有的同等权利。”所以,尽管民意反对占据上风,美国的基本国策也不会动摇。

2010年8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支持在911纽约遭受恐怖袭击的遗址附近兴建一座清真寺。奥巴马是当天晚上在白宫庆祝伊斯兰斋月的晚餐上说这番话的。他说:“美国对宗教自由的承诺绝对不可动摇”。穆斯林“有权在曼哈顿下城区的私人房地产上修建一个敬拜和社区中心”。奥巴马在讲话中说:“作为一个公民,作为总统,我相信穆斯林和这个国家的其他所有人一样,有同样的信奉宗教的权利。而且这项权利也包括遵照当地法律和规章在曼哈顿下城兴建一处礼拜场所和文化中心。”奥巴马总统承认在该处修建清真寺的“敏感性”,但他强调,穆斯林与其它国民一样,享有宗教自由。

奥巴马承认,所有的人都应当意识到世贸遗址发展计划的敏感性,但他认为,美国对宗教宽容的传统与“美国的敌人”不同,美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不会改变。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支持这个清真寺修建计划。他曾表示,在世贸遗址旁修建清真寺,有助于不同宗教了解融合。他说,美国的价值观是要让所有宗教团体都受到同等、公平的对待。“这是美国,我们对宗教自由的承诺绝对不能动摇。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在这个国家都受到欢迎,而且不会受到政府不同待遇的原则,对于我们美国人的身份来说极为重要。”

一位基督教牧师说:如果我们不能容忍其它宗教,我们自己的教义也无法被别的宗教容忍。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认为: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这些变化的共同作用,正在为有关文明冲突的思想添加燃料。然而,现实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世界在全球是混在一起的。多元文化主义并不是一种幼稚的自由主义理想,它是当代世界的现实,也必须取得成功。放弃多元文化主义,只会导致更多暴力、死亡和悲伤。

宽恕精神是包容社会的思想基础

包容的前提是宽恕。宽恕是包容的基础。历史上面对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暴力行为,马丁•路德•金坚决支持以非暴力抗争。他的非暴力思想根植于基督教,以《圣经》为指导。他在极具震撼力的演说中不断强调,民众要用爱的力量去对待恨:“我们的目标,绝不是要去击败或羞辱白人,相反,我们要去赢取他们的友谊和谅解。冤冤相报的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以和平对待暴力。记得主耶稣说过:‘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无论白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要爱他们,如同兄弟。耶稣不是说过,‘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人祷告’吗?我们要以恩报怨,以爱报恨……

“我们绝不能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就啜饮敌意和仇恨的糖浆。我们必须永远站在自尊和教规的最高水准上继续我们的抗争。我们必须不断地升华,用精神的力量来迎接暴力的狂风怒浪。”

马丁•路德•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来没有诅咒过白人,也没有采用过暴力。因此,这场运动注定成为一场伟大的运动。

不具有基督教理念的人,会把马丁的话当作痴人说梦。他们会认为,运动应该是一场革命,是正义对邪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不可调和的反抗。面对州长华莱士的暴力压制、面对血腥的后果,身边有人也力主以暴制暴,马丁•路德•金面临举大的压力。他本人遭到多次侮辱甚至殴打,但是他相信非暴力的力量,相信宽恕的强大,力排众议,主张实行不流血的抗争。“我们要做的不是以恶的德性来对抗恶的法律,而是以一个好公民的美德,支撑我们面对一个不义的法律,甚至面对一个腐败的城邦。”马丁•路德•金即以如此法治的精神,雄辩的言辞,为民权运动的正当性,做了充分而合理的辩护。其思想深度和人格魅力都令人不可抗拒。马丁非暴力的主张遭到内部人强烈反对,但是却得到全美更多人的响应,包括许许多多的白人,他们志愿加入到和平抗争的游行队伍之中。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促使参、众两院通过了《民权法案》。因此,民权运动的胜利,也是民主制度的胜利、法治的胜利。

非暴力是强大的力量,如同沉默是最高昂的声音一样。以暴制暴的结果只会是冤冤相报,暴力横行将世代相传无休无止。就在巴黎《查理》杂志社遭到血洗后重新复刊之际,编辑之一   Rhazoui表示:“我们憎恶的是邪恶的理念,而不是那些具体执行恶行者,对个人要宽恕。如果有可能和这两位枪杀我们同事的恐怖分子坐下来喝咖啡,然后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做,我会这样的”。2015年 6月19日,美国南卡教堂枪杀9人的21岁嫌犯狄伦·罗夫(Dylann Roof)出庭听证,死者家属发出“最强信息”,表示出对凶手的原谅。“虽然我们再也无法抱着遇害亲人,但我原谅你。”遇难者伊塞·兰斯(Ethel Lance)的女儿表示:“你伤害了我,但神怜悯你的灵魂。你伤害了很多人,但神原谅了你,所以我原谅你。”另一名遇难者泰瓦扎·桑德斯(TywanzaSanders)的母亲,也是枪击案的幸存者说,“虽然我身体的每根神经都感到悲痛,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但神会怜悯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推特留言:“在最黑暗的悲剧中,美国人的家庭却闪耀着尊重与善良之光。”这让人想到《圣经》中讲到的:“原谅他们吧,他们所做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十分伟大的胸襟。心怀仇恨的人只会被心中仇恨的怒火烧成灰烬,与恶者同归于尽。只有胸襟伟大的人才能做到宽恕和原谅。

我们的民族还在复仇的心理中徘徊

记得911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有些中国人表现得兴高采烈,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公交车上,人们兴奋地谈论着,有的人甚至放鞭炮庆祝。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好像给中国人以极大的鼓舞,好像给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15年过去了,对于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我们不但没有听到中国人有任何兴奋的表示,反而看到的是对恐怖分子一边倒的指责,对巴黎人的同情。北京的市民主动到法国驻华大使馆向遇难者鲜花表示沉痛悼念。人们从文化层面来分析恐怖袭击的根源,网民更多发出了理性的声音。一些中国网友没有忘记卢浮宫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仍然由衷地赞赏巴黎所代表的法兰西精神:自由、平等、博爱。中国人变得文明理性,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由此想到中国文化中的复仇理念。我们的历史和文学书籍中充满了复仇的人物和事件,《水浒传》就是一部宣传仇杀的教科书,宽恕从来就被视为不可理喻。于是我们的历史也就成了一部复仇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就是充满复仇精神的文化,如同欧洲中世纪被复仇和黑暗吞噬的时期。但是西方终于认识到了宽恕的力量,我们的民族却还在复仇的心理中徘徊。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金三角泰国水域,遭到犯毒集团杀害,此后中国方面联合当地警方,抓捕并引渡糯康等人。2013年3月1日下午,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缅甸籍的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四名湄公河案主犯执行死刑。中国官媒播出了执行死刑前的相关画面,包括糯康等人留下遗言、被押送刑车等过程,直播过程在罪犯进入注射室后才告结束。直播引起了很大争议。对直播持支持者表示这可以起到震慑和警示犯罪分子及告慰被杀害船员亲属的作用;反对者则表示,此举有违人道和文明准则及违反相关法律。糯康执行死刑被直播,联想到文革期间人们对于打了一个大大红勾的布告上“绑缚刑场执行枪决”的做法习以为常,认为杀人偿命如同借钱还钱,是所有罪犯罪有应得的下场,毫无怀疑这是普天之下的公理。中国央视这种直播方式虽然不像“文革”及上世纪80年代把死刑犯直接游街的方式,但还是一种示众,还是脱离不了中国“杀人偿命”的“同态复仇”观念。但是我们却不懂得这样的道理:任何生命都值得珍重,任何生命的逝去都不值得庆祝,这就是人性。

对于一个以斗争哲学作为思想基础的国度,对于出生在一个乏爱国家的人、对于出生在乏爱家庭和社会的人,是很难理解和做到宽恕的。他们接受了太多的仇恨,习惯互相仇恨远远大于互爱,更何况如果去憎恨犯有罪行的人。所以监狱中出现残酷对待犯人的行为也毫不奇怪。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为伤害过自己的人报仇雪恨很正常,此仇同代报不了,也必须父债子还、让复仇思想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但是人道,是一个巨大的思想武器,它将从根本上告诉我们人性的伟大,以施行人道引导恶人从善,所起的震慑作用远超过震慑那些企图效法作案的人。虽然拒绝复仇理念、以和平抗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其影响力无疑也是深远的。如果连恶棍都能施以人道,都能给予应有的尊严,都能宽恕,还有什么比这更有震撼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