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澳式英语,中国餐馆奇特菜单的演变

19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中国餐馆将馄饨汤取名为“短汤”
19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中国餐馆将馄饨汤取名为“短汤”

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迎来大批中国移民。从事餐馆工作的中国移民,为了适应当地人的用语习惯,发明许多与众不同的中国菜单。

“长汤”及“短汤”的区别

《南华早报》报导,19世纪在墨尔本出现的唐人街(Chinatown,亦译为中国城),澳大利亚政府称这是西方国家历史最悠久的中国城。

早期澳大利亚(亦称澳洲)的中国移民多数在欧洲餐馆工作,而澳大利亚出现中国餐馆的最早历史文件记录,见于澳大利亚1888年版的报纸The Australasian,当时报导二道中国菜:“长汤”(Long Soup)及“短汤”(Short Soup)。

墨尔本厨师和美食作家东尼.唐(Tony Tan)说,直到1970年代,中国餐馆菜单上仍可见到“长汤”及“短汤”的中国菜,这2个让现代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中国菜,其实前者指的是汤面,后者系指馄饨汤。

语言研究专家朱莉娅.罗宾逊(Julia Robinson)去年撰文表示:“这是澳大利亚英语常见的二元对照(Binary Pair),短汤之所以如此命名,并不是为了说明它的内容物,只是要与长汤有所区分而已,意指它不是长汤。”

“Dim Sim”是“Dim Sum”?

在长汤、短汤之后,澳大利亚中国餐出现另一个与众不同的菜单:Dim Sim。其实它就是“点心”,取名“Dim Sim”,只是为了不要与粤式点心“Dim Sum”混淆。澳大利亚人的特有发音,有时听起来像是“dimmies”。

“点心”为澳大利亚炸鱼薯条店(Fish-and-Chip Shop)的主食,通常是一个拳头大小,看起来像烧卖,用面团内包剁碎的猪肉或其它肉类煎炸而成,有时是蒸熟而食。

看起来像是大饺子的“点心”,据说是1945年墨尔本中国城餐馆老板陈为永(Chen Wingyoung,音译),为了让烧卖大量生产供应大众而想出来的点子。

澳洲的点心(Dim Sim)
澳洲的点心(Dim Sim)

中国春卷的小兄弟“Chiko Roll”

炸鱼薯条店另一个主食是澳式“春卷”(Chiko Roll),是像巧克力棒大小的面团炸食,相传发明者马克安诺(Francis McEncroe)是在看足球赛吃着中国春卷时来的灵感。

马克安诺发现春卷实在太方便了,可以一手在握,还可一边做其它事。但炸春卷的皮过于酥脆,因此他做了一些改良,让外皮坚固一些。

原本马克安诺将他的新点子称为“鸡肉卷”(Chicken Roll,其实没有鸡肉),后来演变成Chiko Roll。

澳洲春卷(Chiko Roll)
澳洲春卷(Chiko Roll)

美食作家唐先生表示,虽然这些中国菜仍然是受欢迎的小吃,但为了迎合澳大利亚中国人对海鲜的偏爱,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馆供应澳大利亚知名的海鲜食物,如肺鱼、海参、龙虾和螯虾等,部分高档的中国餐馆还供应异国特色的食物,如鳄鱼、鹿肉、鸸鹋、小袋鼠尾巴等。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