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杂谈 | 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

趣学英语,微信关注【田间小站】公众号

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最近怎么样?我之前一直在修改小论文,中间去了趟意大利和爱沙尼亚,旅行了一小下,回来之后赶上了学校的seminar周,又在着手准备博士论文,所以没多少时间打理公众号,让大家久等了。

今天想聊的这个话题,是大概一个月前知乎粉丝邀请我的,“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我想这也许是很多英专生想知道的信息。我没有收集过大范围层面(比如英专生或毕业生)的数据,只有一些MTI毕业生提供的信息(隶属于MTI教指委的某课题项目)。先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关于数据来源,从2016年年底到2017年2月初,我们共计收到了522份MTI毕业生的问卷,通过人工筛选去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的数量为504份,覆盖全国69所已有MTI毕业生的院校,覆盖率为43.67%(截至数据分析之前,全国有MTI毕业生的高校共158所,不包括已开设但尚未有毕业生的院校)。

虽然数据量并不大,但多少能反映一些当前的情况。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MTI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和从事行业的类别,单位方面,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民营企业、高等教育单位和中初等教育单位,占比分别为26.41%、22.57%和14.90%。行业方面,排在前三的则是: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

图1. MTI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

图2. MTI毕业生从事行业类别

综合这两个方面,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在收集的样本中,近4成MTI毕业生选择进入教育系统,近一半的人从事教育相关工作。我个人觉得,虽说MTI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但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基本和广义的英语专业区别不大,不少人选择的是相同的职业路径。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以前问过一些英专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答“想当老师“的人不在少数,但答“喜欢”的人却不多。我想,选择MTI的也基本是这个情况,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一部分人想成为职业翻译,但毕业之后的就业状况,让大家不得不回到教职这个轨道上来。

坦白说,我也并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大家做出的选择,回想我自己当年,选择这个专业,“喜欢”还是有的,“想当老师”这个原因也是存在的,加上家里长辈总是念叨说,“女孩子,学个语言,以后出来当老师,安安稳稳的就行了”。一时间,就冲昏了头脑,稀里糊涂的选择了英专,走到了今天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后悔是肯定有的,但路,总是回头才看得清。

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

图3. MTI毕业生薪酬范围

有句古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大家都一样,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包括收入。坦白讲,我在看到数据分析结果的时候(见图3),还是有些惊讶的,MTI毕业生的收入比我预想的要低一些,集中在2000-5000元左右的人占到了主流,为43.89%,在5000-10000元左右的人占到了37.68%。这里我所说的惊讶,主要是投入产出比。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MTI从一开始学费就不低,现在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像北上广深的房价一样,让不少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难以望其项背。但报酬呢?

工作以后,我认识到,专业确实会局限一个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翻译依然是一个辅助性的服务行业。在很多公司,甚至是我所在的政府部门,翻译岗位所做的工作重复性、可替代性都比较高,而创造力和附加值却较低,这样的工种不会拿到很高的薪水,转核心业务岗和管理岗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如果已经选择了英专或者MTI,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当然,薪资的差异有多种原因,比如就业地区、学校排名、专业方向、毕业时间等等。其中我觉得影响比较大的是地域。我们从图4可以看出来,薪资处于5000-10000元、2000-5000元之间的MTI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我记得之前和大家分享过,无论是从教育还是就业机会,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大家公认的老牌外国语大学、外资企业、涉外政府部门等等,也就是说,有力的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在北京和上海。

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

图4. 不同地区MTI毕业生薪酬范围

尽管如此,再看到各届MTI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的时候(见图5),我又有点怀疑人生了,物价房价年年上涨,工资收入却连续下降,这是怎么回事?想来大概是供需比出现了问题。近几年,MTI的扩招是有目共睹的,毕业生快速增加,但市场对翻译的需求不如从前,从“翻译是个金饭碗”到“人人都会说外语”再到“机器翻译解放劳动力”,我们看到,以前的“老人”,经验、工作年限都有了,赚个万八千比较正常,而“新人“呢,面对不断缩减的需求市场,却又身处不断增加的供给队伍,个体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学好英语能赚很多钱吗?

图5. 各届MTI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

说到这儿,我都有点心灰意冷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工资对于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小伙伴来说,真的太少了。大概一年前,我还是一个“要去就去北上广”的坚定支持者,毕竟大城市的资源和平台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如今,估计和我年龄的增长有关,时间总是在你意识不到的时候,走的飞快,24岁硕士毕业,仿佛还在昨天,但一转眼,就要三十而立了,要考虑住房、未来小孩的教育、父母养老、生活成本等等一系列现实又残酷的问题。

前两天,看到有个粉丝留言,大概意思就是,自己是南京人,本科也在南京读的,但喜欢北京,考研想去北京,问我该如何选择。正好我和好友乔在一起,我们讨论了一下,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如果是我们,会选择留在南京。为什么?因为南京本身也有相对不错的教育资源,考取当地最好的院校,可依靠的人际资源、就业机会等都会比较高,毕业之后,找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将来成家立业,照顾父母等都不会是特别的费心费力。

如果选择去北京读书,毕业之后会面临是留下还是回老家的选择,留下,户口怎么获得?我看了北京刚出台的积分落户政策,难,太难了。住房?这里有十万字都说不出北京买房的苦……回老家,心不甘,想再试试,但日后可能会有进退两难的情况发生。所以说,很多时候,一定要从现实的角度看问题,生活并不美好,辛苦是人这一生的必须课,只是不同的选择,辛苦的维度不同,要好好考虑,权衡利弊,尽可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在压力和焦虑中,生活也能有个奔头。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想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只是想分享一下我获知的数据信息,让大家对现实生活有个相对清楚的认识。我读书那会儿,没有人告诉我这些,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走了不少弯路,也错过了很多“致富”的机会(开个玩笑)。在看到粉丝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多少是有些苦笑的。在我的能力,我的经历,我的认知的范围里,学好英语,并不会让你饿肚子,但确实很难赚到很多钱。

前几天,博鳌论坛不是首次启用了AI同传吗?我看到微信群里、朋友圈、微博上各种吐槽和抨击的,认为技术发展的如此不成熟,还敢叫板同传?当然也有鼓掌叫好的,觉得金饭碗很快就要被取代了,学翻译的都要失业了,还有那个摩拜单车15亿被收购,什么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看的全民患上焦虑症的文章,我本来也想发表下自己的看法的,但想想还是算了,毕竟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说太多,我也没有赚15个亿,实力上远不足抛弃任何人。

但有一点我还是想说的,就是希望你我,在面对这样的媒体冲击时,依然能有自己的判断力,任何时代,科技的发展,都是为了解放劳动力,让你一直自己卯足劲儿翻,保证不到30岁,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都来找你了,所以看到科技有所突破,是好事,它不是为了取代你,而是为了帮助你,也不要站在嘲讽和不懈那一边,因为机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绝对惊人。过去,人们常说,要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我认为是做事情的态度和原则,比如坚持、认真、踏实等等,但今天,我们要用变化的视角看世界,这个变化,就是学习和认知能力,比如提取有用的信息、发展多项技能、保持开放的心态等等。

前两天,乔给我看了一个VICE的视频,讲述的是生活在旧金山、伦敦和多伦多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看完还蛮触动的,生活在这些国际大都市,住房和生活成本都是巨大的,和北京一样疯狂。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我记得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表明过一个观点,就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选择了一个城市的繁华,就要忍受它所带来的冷漠。我到今天依然在考虑两年后离开北京,但是不是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从此快乐逍遥了呢?并不是,只不过生存的竞争和生活的艰辛会给你打个小折。因为,压力是属于整个时代的,不是你一个人。

2018年居然不打声招呼地就过去三分之一了,在这个人心躁动、人人都想致富的年代,希望下半年的我们,不管在学什么,做什么,都能继续努力,寻找更好的机遇,更适合发展的方向,全力以赴的同时,也能保持理智,保持平常心。

(本文数据信息来自《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报告》)